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骆永明等近十年海岸带研究工作的系统性总结:《 

来源: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8

海岸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管理》一书的出版是我担任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山东省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主任期间的夙愿。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带研究所

2020年3月15日于南京

重点实验室面向海岸带科学技术的国际前沿和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以“认识海岸带生态环境演变规律,支持陆海统筹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围绕我国海岸带突出的环境与生态问题,致力于开展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岸带环境过程、生态修复和可持续管理的创新与应用研究,涵盖了海岸带环境过程、监测与污染控制技术,海岸带生态系统演变机制与生态修复和海岸带环境信息集成与可持续管理三大研究方向。

重点实验室以海岸带人文-自然复合系统和陆海统筹为特色思想,以渤黄海海岸带、黄河三角洲为重点研究区,以“沿海流域-河口和湿地(滩涂)-潮间带-海湾和近海”为研究网链,以“监测技术-环境过程-生态效应-修复技术-综合管理”为研究主线,在流域-河口-近海环境营养物和污染物监测方法、设备与应用,海岸带微塑料、溴系阻燃剂和抗生素污染过程、分布与控制,海岸带溢油预测、损害评估及生物修复,潮间带及近岸海域生源要素与生物生态系统演变,滨海湿地碳氮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生态修复,黄河三角洲土壤发育与盐碱地改良,海岸带信息集成、海岸线变化与规划管理等科技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近十年来,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和重点部署项目等数百项项目,发表SCI论文15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0余件,获省部级科技奖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5项,为“认识海岸带规律,支持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系统性、创造性和应用性的重要贡献

海岸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管理》(骆永明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3)一书,正是重点实验室各研究团队近十年来在海岸带环境过程、生态修复和可持续管理研究及海岸科学(Coastal Science)学科建设方面的成果集成,系统介绍了海岸带环境分析和监测、海岸带环境地球化学及生态风险、陆海生态系统演变及其影响、滨海水土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和海岸带遥感、信息集成与规划管理等五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全书分五篇,共三十八章。

? 第一章海岸带环境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从酶电极、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微生物电极、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及电化学核酸/多肽传感器五个方面,介绍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在海洋环境检测方面的应用。

? 第二章海岸带环境微纳分析和监测技术。包括近海环境样品前处理材料、方法与技术,纳米分析方法与技术,基于分子探针成像分析,基于芯片的分析方法与技术,以及海岸带生态环境在线监测技术。

? 第三章海岸带水体营养元素铁的检测技术。介绍了海岸带水体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以及从实验室到原位测定海水中铁的多种分析方法。

? 第四章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水生生物行为及种群监测技术。介绍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水生生物监测及生物资源调查技术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以及生物对环境的行为响应和生物种群动态变化信息方面的测量工作。

? 第五章海岸带环境光学监测技术与仪器设备。介绍了近海水体光学监测技术的原理和仪器研制,水体生态要素、石油烃和金属元素的在线监测系统研发和应用。

? 第六章黄河三角洲土壤环境地球化学。介绍了黄河三角洲土壤红黏层-黄砂层序列的定量化特征、发育程度、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以及红黏层对污染物及生源要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

? 第七章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磷的赋存形态、影响因素和调控机制。系统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磷的赋存形态,沉积物对磷截留去除、吸附容量及潜在的释放风险,以及低分子有机酸和生物炭对湿地磷的调控作用和反应机制。

? 第八章海岸带微塑料的分布、风化和分配特征。研究了我国北黄海及渤海典型潮滩、渤海水体和沉积物等生境中微塑料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不同海岸环境条件下微塑料表面性质变化及其对土霉素的吸附影响。

上一篇:三星自适应HDR10+调节功能将考虑环境光因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