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时代对高中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地理教师要主动适应新的形势,认真研究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对江苏高考地理试题大气部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江苏高考地理试题大气部分统计与分析
积极了解高考地理试题大气部分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下面,从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天气系统等方面对江苏高考地理试题大气部分的考点与考查角度进行统计(见表1),然后从分值、考点分布及题型、命题和考查能力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1)从分值看。高考地理试题大气部分的分值在10分左右,近两年明显增加,尤其是2018年分值达到18分之多。(2)从考点分布及题型看。主要集中在气候和天气系统这两大块,大气受热过程涉及题量不多。气候考点侧重于以综合题的形式呈现,而天气系统考点则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3)从命题和考查能力来看。近几年,大气方面命题难度不大,侧重于基础知识,似是而非、有争议的较少。在命题形式上,江苏高考延续了主要以材料导入、以图像为载体的传统,将各部分地理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侧重于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知识迁移能力,着重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关于天气系统,近几年的考查切入点一直是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关于气候,近几年的考查经常是在综合题第1题中以“区域+气候”资料的形式呈现。
表1 近五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大气部分的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天气系统2 0 1 4年自然植被特点反映气候特点(第1 4题,2分);南亚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特点(第2 7大题中的第3小题,4分)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状况与沙尘天气(第5、6题,4分)2 0 1 5年“一带一路”中“一路”沿途具体气候特征(第1 4题,2分);气候特点的比较及季风对气候的影响(第2 7大题中的第2小题,4分)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及过境前后气温与气压的变化(第9、1 0题,4分)2 0 1 6年世界各地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第1 2题,2分);气候分布、特点与成因(第2 7大题中的第1小题,3分)寒潮影响下等压线分布(涉及天气系统、风向、气温)(第5、6题,4分)2 0 1 7年气候类型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第2 7大题中的第2、4小题,8分)冷锋降雨位置及高压控制下天气状况及风向(第7、8题,4分)2 0 1 8年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及影响气温因素分析(第2 7大题中的第1、2小题,5分)世界各地气候特征的判读及亚洲季风风向判读(第1、2题,4分);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第 1 8题,2分);我国云南、广东气候分布(第2 0题,3分)气旋和冷锋的天气特征(第7、8题,4分)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面对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尤其需要下苦功。《高中地理课程方案调整及学分安排》将天气系统及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等相关内容调整到选择性必修一《自然地理基础》中,地理1中仅保留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明显降低了必修部分的难度。从课时安排来看,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课时被安排在实践活动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如果教师不好好安排地理实践课的话,就会存在教学内容少、课时多等问题。
新课改带来了很多新的东西,地理教师必须不断审视过去的教学模式,这其中必然会有“扬弃”的过程。部分教师对课改比较茫然,不知如何“扬”,如何“弃”。实际上,课改不管如何变,以生为本的宗旨是不变的。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验和感悟,逐步形成必备的品质和关键的能力,将来进入社会能和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那么教育就是成功的。因此,教师要立足于育人根本,在新课改背景下积极研究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下面结合大气内容探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希望能以小见大,对整个高中地理教学有所启示。
1.重整合,打基础
目前,江苏省使用的人教、鲁教、湘教三个版本的地理教材,在知识内容、编排体系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地理教师不能片面强调紧扣教材,而应根据考试说明整合相关知识点。另外,现行教材中难度较大的如天气系统和气候已经不在必修一的教学范围内,新高一的教师应当更重视基础知识。历年高考试题也说明,今后考试趋势是注重考查思考能力,而非知识难度的加深。
上一篇:作文应写出有理性思想人文大气的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