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关于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分析 

来源: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的大气质量受到了较大破坏,同时,环保观念的普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推进,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问题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加强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提高监测水平,为大气污染预防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指导十分必要。

1 大气环境监测的内涵、主要内容

大气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物种类及其浓度进行监测、观察、分析其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的测定过程。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分为粒子状污染物和分子状污染物(亦称气态污染物)两大类,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主要依据的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的对象既包括粒状污染物又包括气态污染物,具体来说,主要有 SO2、颗粒物、NOx、总悬浮颗粒物、CO、降尘等物质,根据不同区域大气的不同特点,还可增加碳氢化合物、可吸入颗粒物、总氧化剂、二氧化氮、氟化物、铅等相关的污染物监测。

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为了了解大气的环境质量,掌握大气的成分、对应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变化规律等,判断大气的污染情况,提高监测质量对促进大气污染预防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应高度加以重视。

2 当前大气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起步的比较晚,技术、经验方面都还有很大的不足,虽然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大气环境保护工作,我国的大气监测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监测质量的提高,监测结果没有充分的转化为大气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的助力,所以,必须正视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以便加以改善。

2.1 监测网络不完善

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在全国性的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上还相对滞后,虽然国家和各省市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网络体系和信息管理系统,但区域性监测水平很不平衡。就全国来讲,各地网络、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发达地区和中西部边缘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差异较大,导致全国性的统一监测信息收集、管理、利用也相应的受限。有的地区,气候变化多样、地形多样、信息网络和信息管理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监测出现了不少盲点,导致监测信息不全面、不及时等,影响了信息监测质量的利用。就全国范围来讲,很多省市只注重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一些地区的监测,一些目前大气环境较好,但工业发展迅速的地区没有进行相应的监测活动,这也影响了监测的全面性、信息统一收集规划利用的质量和效率。

2.2 基础建设薄弱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是高度依赖基础设施,尤其是监测站的一项工作,但是,总体而言,受政府的重视程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相关的基础设施覆盖率还比较低,远低于实际需求,已有监测站的基础设施配置也比较简陋,荒漠、高原等自然环境较严峻的地区甚至没法布置监测站,这些都影响了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的综合水平。

2.3 缺乏专业人员

大气环境监测是一项专业性需求很高的工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监测的综合质量,尤其是样本的整理分析等相关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至关重要。但是,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起步较晚,专业领域的建设总体上还不足,导致很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有些落后地区监测站点的工作人员,只能简单的进行监测站硬件巡查、数据摘抄等皮毛工作,不能胜任自动监测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智能化设备、数据采集、实验室分析等专业性工作,或者一些监测人员具备一定的大气环境监测的知识和能力,但在长久枯燥的工作中耽于安逸,不思进取,没有跟上时代潮流积极学习和适应新设备、新实验器具、新分析方法等,长此以往导致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没有取得应有的进步。

2.4 资金缺乏

大气环境监测是一项十分重要但回报不明显、回报周期长的工作,跟大多数环保项目一样,很难看到直接的短期利益,所以在争取财政拨款、民间支持的时候较为困难,导致相关部门、团体经常陷入资金短缺的局面,导致很多监测设施、人员引进培训、技术设备革新、实验室条件改善等存在很多问题,特别困难的时候,甚至没法保障监测站日常工作的开展,对大气环境监测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上一篇:简析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重要性及施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