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借激光“慧”眼 探大千世界——记电子科技大学 

来源: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9

匆匆一瞥,80后的袁国慧副教授很容易给人一种尚未毕业的中文系女生印象,然而,明亮柔和的目光中透出的睿智与干练常常会左右最初的判断。事实上,袁国慧不仅出身天津大学这样的传统理工科强校,而且26岁即已获得英国名校博士学位。回国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她的科研团队已逐渐形成以半导体激光器为核心,微纳光子学、环境光学和生化传感为重要抓手的科研方向,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众所周知,使光电子技术与微纳米技术相结合的微纳光子学及其相关技术,被业界普遍认为将带来一场如同集成电路的产生一样深刻的变革。其中半导体激光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逐渐转向对微纳激光器、光子集成线路以及微纳尺度激光模式控制等方向的探索。在半导体激光器应用的领域,也出现了与环境、生物、化学、军事等方面深入交叉融合的新趋势。这些领域的研究我国亟待提高,涌现出的大量创新思想正急需验证。基于此,执教于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的袁国慧副教授和她的团队,正在为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而努力。

科技创新 巾帼不让须眉

1999年,花样年华的袁国慧考入了著名的985高校天津大学,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四年,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大四时进行的毕业设计课题让她第一次进入了光电世界,并凭借其工作在我国著名光学期刊《光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EI文章,成功的实现了10Gb/s光纤通信系统一阶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系统,完成了华为公司的项目验收。

2005年,在以优异成绩保送至本校本学院硕士研究生一年后,袁国慧即获得英国政府EPSRC的RAPTOR项目和欧盟第六框架计划项目IOLOS的全额奖学金资助,远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攻读博士学位。始建于1876年的该校,不仅位列世界名校50强,还是英国历史与工业革命息息相关的最著名的六所“红砖大学”之一,是英国的传统理工科名校。陶醉在别样英伦风情与浓厚科研氛围中的袁国慧潜心钻研,获得大量研究成果并于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以优异的表现获得全球范围内每年仅遴选300名的国家留学基金委评选的“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奖励。

学成的袁国慧没有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留在研究、生活条件都更优越的国外,她希望尽快为国家正如火如荼进行中的建设尽一份力。2009年,袁国慧作为海外杰出人才被国内985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引进聘为副教授,从此开始新的征程。

短短几年时间,袁国慧副教授承担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与青年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基金课题)、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将自己过去的研究成果融入其中的同时,袁国慧科研创新工作也在不断地向前推进,目前她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数十项,已授权十余项。

在半导体微腔激光器中非线性光学过程、新型光电子器件的数理模型及工作机理研究方面,袁国慧的工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留英期间她在《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IEEE 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三个业界享有崇高声誉的光学期刊上先后发表多篇相关论文,一举奠定了该领域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光通信、光信息网络技术方面,袁国慧的研究实现了基于多种类型半导体环形激光器(SRL)的光开关、光逻辑、光再生和多比特光存储等功能,如回国后开发的新型回射腔SRL,首次实现了速率为10Gbps的高速全光交换、波长变换、逻辑开关等技术,是当时已知的响应速度最快的SRL。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Optics Express》、《IEEE 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以及《Laser Physics Letters》等多个国际顶级光学期刊上。

这些成果的取得,源于袁国慧一直存放心底的科研创新梦,得益于团队的合作,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梦想与目标。

组建团队 梦想照亮征程

谈到团队的组建,袁国慧百感交集。“创建之初比较困难,没有平台、没有人,到现在基本设备搭建完成,有十几个人的稳定的科研团队,一起承担了一些项目,拥有了一些专利,现在的发展势头比较好。”基于半导体激光器方面的基础与优势,如何因势利导,如何与国家未来重点研究领域(尤其是具有智慧感知能力的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是目前他们的工作重心。

上一篇:张鸿达的光影世界 ——咖啡厅环境光的布置
下一篇:借激光“慧”眼 探大千世界——记电子科技大学